我觉得挺好看,有《枪火》《复仇》那味。
影片一开头的枪战超级过瘾,这才是黑帮片的标配嘛。
从小就看《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英雄好汉》《复仇》……枪林弹雨、快意恩仇,一直觉得这才叫黑帮片,后来什么《古惑仔》《黑社会》《洪兴十三妹》名气虽大,但一群人为了争几条街看场子的权利拿着西瓜刀砍来砍去,真没意思,还被人当成香港黑帮片的代表作,我呸!!
刘青云女儿才6岁,单亲,有哮喘病,两个人相依为命,但刘青云说死就死了——这就是人生,不在乎你有多少牵挂,抹去你就像抹去一粒尘埃,残酷到令人发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等芸芸众生就是一只只土狗,艰难的活在世上,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上一秒女同事还在说“啥不得你们,你们就是我的家人”,下一秒古天乐就把她按在水里差点淹死;前一天还合作无间,后一天就因为任务要杀死同伴。
杀手们悲怆的宿命令人唏嘘。
好像《枪手》里等待结果的被俘杀手,大佬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三分钟后你是成为朋友还是成为尸体。
本片不是一部枪战片、警匪片,而是一部哲学片。
=====================================================去电影院看电影有利有弊,利是视觉效果好,弊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观众。
今天观影时后面一对小情侣,女的又胖又丑戴着眼镜,不停的评论剧情,虽然她压低了声音,但因为相距不到两米还是能听的清,真烦人!
再后面三排是几个社会青年,观影的时候还好,看完后嘴里骂骂咧咧:“拍的什么玩艺!
听说还有续集,狗都不看!
”我手里要是有枪的话真想清空弹匣
港片中跳票如第十区+戛纳超绝评分的《风林火山 》国庆已阅 也算是变相的10年之约 拍摄方面一言以蔽之 喜欢这种类型+时代背景自然会喜欢 跟姜文邪不压正和陈凯歌妖猫传一个道理 剧情方面一言以蔽之 确实碎 但也不是网上说的稀碎 主题故事认真看+合理猜测+少量脑补还是能勾勒出来 但是对不常看港片观众那确实坐牢 其实主要想聊聊结尾 结尾这种素不相识平行式时空会面我真挺喜欢的 跟树大招风三大贼王居首有异曲同工之处 冥冥之中交汇已经注定了 有点银河印象里宿命论的意味 不过如果我是麦导 我更愿意结尾再打破一下四面墙 把这些人的相遇以及后面故事由另一个人以小说形式讲出来 都是人脑的想象 就跟他的第一部佳作《僵尸》一样 都是主角的濒死体验 我很喜欢这种设定 所以说今后我们还会看到7小时的导剪版吗?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开分前去看过电影了,结果10月号这部电影就给我当头一击,看来人还是不能太急性子。
从开头一分钟的前情提要ppt就隐隐有预感不妙。
原本看到这个电影的预告大咖云集。
结果发现对不起,实在无法只看脸,哪怕是金城武也不行。
这部电影表现所有人苦大仇深的处理就是在暗光里抽烟。
金城武他就全程从头到尾只知道皱着眉头吸烟,女朋友说自己怀孕了,在旁边嗦一口。
刘青云女儿有哮喘,他扭头嗦一口。
古天乐杀人了,在旁边嗦一口。
古天乐杀完人了,在旁边颤抖着嗦一口。
看得我都想当禁烟大使在他们耳边大喊别让你的“爱妻宠女”吸二手烟了!
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师承《封神传奇》。
全是大明星,剧情稀烂,然后还把大美女拍的丑的要死,高圆圆那么一张大气温婉的脸搞了个排骨精摇滚乐队女吉他手的刘海,非常违和。
唯一比《封神传奇》好的是他的摄影指导,至少画面还能凑活看看。
但除此以外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其他优点了。
一部商业片竟然能讲不明白任何剧情线和人物的逻辑关系。
没有一个人的剧情线是完整的,有弧光的。
导演好像很贪心地想把每个大小角色都写的有血有肉,最后就是每个角色都云里雾里。
呈现到这部两个小时长的影片的时候,它就变得非常的冗长破碎。
每一次莫名其妙的开启了一个新的场景引入了一个新的人物,感觉导演希望你的脑子里应该自动生成了30页的人物小传,告诉我这个人经历了什么,他之前干了什么,但是没有就是。
一个莫名其妙的带名字的新角色,突然讲起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真的完全不能共鸣。
对剧情有最低限度的要求的朋友别来看
一部极其自恋化(而非风格化)的麦浚龙个人精神世界外化的影像作品。
整部片造型和美术一律的后工业极简风高级感男女潮流颓废风麦浚龙十年典藏作品古天乐高圆圆梁家辉同款“黑、白、灰”冷色调,恨不得把香港的边边角角、形形色色都布置成自己家,让片中无论男女老少黑白两道都穿上自己衣柜的衣服;让地处亚热带气候的香港降下鹅毛大雪,铜锣湾大范围无差别屠杀;亲自客串在医院引爆炸弹,就是为了讲你心里那点二代破事和“空转”出来的苦大仇深、无病呻吟的人生哲学?
片中李家二少一人禁毒,一人贩毒把香港当作自己的游乐场,以为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但是“政府才是更擅长玩这个游戏的那个”……噢,你想怎么呢?
然而可悲的是,片中算是出彩的段落仍旧是动作、枪战 、爆破、追逐、“血雪交融”特写等等类型化的视觉场面,辅以一败涂地、一锅糊粥的多人物线索叙事,还指望个锤子观众会丁点在乎你那点肤浅幼稚的个人表达?
麦浚龙这种吧不接地气的富家子弟,如果真的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品味不俗的审美、不计投入的资本和艺术创作的才华,拍点《僵尸》这样的类型片就挺好的,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情世故、不识人间疾苦真的不适合搞艺术。
基于本片,探讨麦浚龙作为创作者之于香港电影的意义似乎也毫无意义,且不说这样的憋十年有多少商业化的考量,如果其创作只希望面向愿意“懂你”的粉丝,我们也不必对您抱有多大的期待。
3分。
(1分致敬珠影·市三宫影城的工作人员在放映期间发现放映版本错误并及时作出调整的敬业表现。
)
5/10
圖片來自豆瓣用戶: pieo創作中的偏執,能讓多數人瞭接到,就有機會被包容,前提是完成了創作。
我也不清楚Juno算不算完成了他的創作。
在一眼望盡的黑白灰裝置藝術之外,能瞥見少許故事本有的實感,且人物也有著不少立體的痕跡。
可惜,如果看得清楚,知得足夠,就不必瞥見,亦無需痕跡。
我嘗試設想的,所有事情的開端,故事前設——城市歷經核洩漏的浩劫,輻射區域被隔離荒廢。
這只會是人為的災難,由此浮現出昔日政府管治的失能,肯定葬送了無數人命。
而倖存的個體,似乎也只可與暗淡的城市,一齊墜入孤獨與絕望的輪迴。
城市人在生存上已經有了共識,單純用止痛藥來去除許多病痛,就是只達病症而懶理病因,不就是眾人一齊與世界決斷的表態嘛。
成片留存下來的,眾多人物共享的,那種沉鬱的狀態,自我對於情感和善意的壓制,一切行事為保全自我,或通過戕害他人來宣洩悲憤和痛苦。
角色的作為,都可以,也許本來就......有一個已設立好的,紮實的世界觀作理據,讓人信服並投入。
而如今,兩小時的成片,單薄到只是風格的堆砌。
角色的作用,也只是各自穿著得十分精緻,然後定立著,偶爾皮肉和刀片,夾雜上千發子彈衝攪在一齊——大刀闊斧的剪接只得以在這兩種戲碼中,建構了一些似是又疑惑的衝突,叫人「嘩!
啊!?
噢?
嗯......」Juno說,他認為衝突,其實是在正式碰撞前,張力才去到最大。
講真,我好同意他的說法。
但《風林火山》的問題,恰恰就好像只有碰撞。
你見到意念的碰撞,肉身的碰撞,鮮血與白雪的碰撞,就是不見他們內心的紋理。
看到Threads上有人說,拍得像張家輝《低壓槽》的續集,嘩!
這個聯想夠絕夠mean,再想,好像還真是有點道理。
粗略搜集了下网上各种信息首先大反派金城武的戏份应该没拍完,或者Juno觉得剧情走向有变想要补拍。
但是港媒报道都被金城武以无档期拒绝了。
前期重要角色任贤齐因为片场受伤和剧组产生矛盾,后面更是大部分戏份被删,甚至也可能没拍完提前解约离场。
以上两个原因可能互为影响。
总之整部片子现在应该已经支离破碎了,强行剪片上映理论上是可行,但是以Juno的性格是不会这样做的。
电影从制作到销声匿迹期间,见证了女主高圆圆生女,片场剧照的广告小米MIX都出到第4代了,王家卫都不敢这么藏。
其实每年拍摄完成但上映不了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是这部绝对是近几年期待最高、想看人数最多、又最遗憾的了香港2025-4-10上映确认!!
终于定档10.1
3.5/5。
首先在大屏幕上视听效果还是很好的,演员都太好看了,制服古天乐帅得惨绝人寰,金城武和高圆圆那个驻足在车上的镜头让我单纯地欣赏两位优秀人类建模。
演员的演绎都在水准线以上,至少让我在影院收获了视觉的满足。
总体没有一些评论说得那么无聊吧,大体上能看懂他在讲什么故事,观影体验还行,结局也算是如梦如幻吧,如果叙事能更流畅不这么碎片化,as一部比较好看的本土类型片我也能给到4/5。
以下是吐槽:你告诉我这是1994年??
fine,我勉强接受了这是一个哥谭式的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
电影本身的情感我认为是浮于表面的。
比如,这里需要一段王家卫式的沉默脸加自言自语的金句加空镜,于是来了一段。
比如这里传统黑帮片都会有类似的走向,类似的伤感,于是来了一段。
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有点惊讶的是最后梁家辉那里,我认为他这个角色还是演绎得很有魅力的。
如果说浮于表面的情感只算程度较轻的缺点,真正让我略有不适的是部分场景从观感上就做得让人不适,而那里应有的情感处理却过于景观化了,比如那几个女警**的镜头,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它理应给人一些更真实的触动,可是它没有,给我一种说着做作的旁白,实际上的镜头语言却已经到冷漠地观赏着的地步了。
2025年这样的女性角色的处理和情节安排实在是过于过时。
再加上镜头叙事太过细碎,文戏也没有那么好,导致我全程就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情感逻辑,而情感和人物背景也理当是支撑人物行动的一环。
《风林火山》上映。
香港电影的“有生之年”系列,又少一部。
该片内地首日排片率7.2%、票房预测2505万,仅半日之后,排片率已经下降到6.9%,预测票房也下调至2145万。
看趋势,破亿已经无望。
一场大片之死,已是板上钉钉。
但笔者想讲一句,这与香港电影所谓因审核而颓势,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开讲。
首先,电影并不难懂。
一开场,李雾童在阔大隧道中醒来的场景,已经揭示了其豪门身份。
接踵而来的铜锣湾“无差别枪杀案”和“医院爆炸案”,都来自李雾童及其情人刘思欣的手笔。
手段残酷,牺牲很大,就连被警察扣押的重病父亲,也只是一枚棋子,说扔就扔,李雾童转身就拿这件事,与警方谈条件。
他的目的很直接,将涉毒起家的桥言家族“洗白”。
深沉与酷烈并存。
程文星一脉的杀手组织。
表面上看起来,是独立和雇佣性质,实质上却近乎李家“圈养”的“护院”和“打手”,被金钱统御。
上文所讲的“枪杀”和“爆炸案”,以及“抢货”与“护卫”等多场杀戮戏,都是他们的杰作。
这群人的存在与被抹杀,都有很强烈的“宿命”概念。
出来混,迟早要还。
但他们本身,只是工具般的存在。
另有一种残酷意味。
警方差不多就是王志达和狄文杰的故事。
王志达是黑警,一边扫毒,一边贩毒,最后因自己的贪婪而亡。
仅被王志达视作帮手和解决麻烦的老警狄文杰,不但有着痛苦的往事,也是有能量推动和决定事件发展的幕后力量之一。
他不但送了杀手程文星一程,更枪杀了李文狄,将李雾童重伤。
卧底的麦俊贤精神异常,且被控制去制造了爆炸案,另一卧底阿焦则被王志达拿去交换利益,抛弃惨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警察对应了这句话。
再说说演员。
电影以群像和多线索模式展开。
除了片头、片尾和海报的演员名字排序之外,主要出场的演员这里,其实基本上没什么主角和配角之分。
按番位概念,金城武领衔,刘青云和梁家辉其后,后面是古天乐和高圆圆,其余角色几乎等同客串配戏,就不多讲了。
如果硬要说戏份,如果没记错的话,古天乐占比最重且相对集中,金城武、刘青云五五开,梁家辉和高圆圆稍少,任贤齐三场戏,杜德伟两场戏,鲍起静两场戏,卫诗雅两场戏,林俊贤露面两次,卢海鹏一场戏,麦浚龙出场一次。
大概就这样。
此外有个有趣之处。
整体上来讲,演员的表演都还不错,有下限保证,没有人拉垮,也没有人跳戏。
但结合所有演员来看,反而是偶像金城武的演法,最让人舒服,那种自带的豪门风范,确实突出又自然。
其他人不能说不好,但完全没法说什么,值得单独来赞一赞,包括老戏骨梁家辉和刘青云也一样。
都不具备独占性。
也就是说,你可以想象,找一些另外的、具备一定表演水准和知名度的演员上来,完全不会有任何缺失,都能应付。
这不但有趣,也颇为古怪。
不好评。
话说到这里了,电影到底怎么样?
不难懂,但叙事晦涩。
看的时候需要去猜一猜、想一想和捋一捋,究竟是谁在布局,谁在驱动,谁在做表面文章,谁在暗处获利。
电影的审美很高级。
人物造型、光影的运用和特效场面的制作,都颇花心思。
这些是好的一面。
而对待这个作品,麦浚龙肯定花了不少心思。
这不用怀疑。
说了好的一面,再来看看问题。
开篇拿大段字幕交代故事和人物背景,这个处理就非常糟糕。
这已让人感觉不妙。
见过有人说,坂本龙一的电子音乐是如何一绝,但无法否认的是,音效这块,几乎没能起到拨动观众心弦的作用,甚至有缺失。
不好说问题怎么来的,但作为观众,这是直观感受。
叙事的跳跃与晦涩,让观影过程变得不流畅,此外也有诸多“挖坑不填”的地方,直接就推走了,故事其实没有讲完,却也没有留下下文的线索。
但这绝不是最糟糕的问题。
叙事的节奏和剧本的空洞是最大硬伤。
这部电影,其实有好几处大场面和强劲的镜头冲击,所以显而易见,导演并非一味追求艺术,而是考量了商业平衡。
但平淡与空洞感,一直挥之不去。
最终成了无聊之态。
有好些地方,你甚至感觉不到剧情在推进。
结果就是,除了偶有的华章,电影燃不起来,也沉不下去,那些故作的高深与竭力的愤怒,都似乎在纸上谈兵,大家真真正正,都是看戏人。
这令倦意无可抵御。
看看片尾字幕,剪辑竟然是张叔平。
当然,张叔平的强项,并非是剪这种混合了诸多商业元素的片子,而是类似王家卫的那种艺术触感,低回、重复、强调、升华,那才是他的舒适区。
所以当然怪不了张叔平。
来到最后,讲一讲“审查”问题。
如开篇所讲,笔者见过很多人,将香港电影近年来的颓势,归结于题材受限,更进一步指向了“审核”。
那就以这部《风林火山》为例,来看看“尺度”究竟如何。
毒品、杀手、血腥、暴力,这些东西不说了,毫无疑问给了相当宽泛的许可度。
电影不断提及的概念,包括移民、黑警、“李家”、政府操控等或明或暗的东西,比如,梁家辉饰演的狄文杰就表态,“李家”向来把这里当作自家的游乐场,但政府更懂得该怎么玩。
不深说,自己斟酌。
说到底。
笔者很早之前就讲过,香港电影之颓,在于幕后电影人的迭代,而新人未能鼓勇接续,致使作品质量断崖下跌。
怪罪电影审核制度,实在是无能之怒。
5月17日,SCREENDAILY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计成本,麦浚龙颠覆性重构了一个另类的90年代香港》(With no expense spared, Juno Mak constructs an alternate 1990s Hong Kong)的评论文章。
这位演员/导演继《僵尸》后令人备受期待的神秘续作亮相戛纳午夜展映单元。
道德困境、野心博弈与手段较量构成了《风林火山》的核心。
文:ELIZABETH KERR翻译:跳房子排版:泓泽视频图片:忠泽 陆泫龙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90年代,是香港演员兼导演麦浚龙执导的第二部长片,讲述了一对身处毒品交易对立面的兄弟在家族制药企业总裁遇害后,陷入愈发残酷的权力斗争的故事。
一位是拼命洗白的企业继承人,另一位则甘愿维持公司合法与非法药品贩卖的双面身份。
尽管这部影片凭借精良的制作构建出华丽而恢弘的“准史诗”格局,但支离破碎的节奏和时而晦涩、时而混乱的叙事手法,令这部作品几乎难以解读——所幸没有完全丧失视觉呈现上的可观性。
在戛纳午夜单元举行全球首映的《风林火山》,是麦浚龙继2013年获得金马奖费比西奖的《僵尸》之后,筹备近十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耗资据传达4亿港元(约合5100万美元)的野心之作,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高成本制作之一。
《僵尸》剧照就目前情况而言,该片仍有望吸引其他电影节,尤其是聚焦类型片的影展或其他活动的注意,也可能获得小众发行商的青睐。
虽然能否复刻去年同属戛纳午夜单元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的轰动还有待观察,但考虑到叙事复杂性,《风林火山》在大银幕上显然更能发挥出视觉呈现上的优势。
这部影片信息量堪称爆炸,故事始于1994年一个架空的法外香港,制药企业Q-IN的继承人莫顿·李(金城武饰,暌违银幕八年再度亮相)前往医院探望病重的父亲。
与此同时,两名神秘悍匪在铜锣湾交错的街区里(实际上是在深圳搭建的实景模型)发动了血腥的枪击事件。
而被困在风暴中心的救护车旋即成为攻击目标——这座位于辐射区中心的城市正经历着药品短缺危机,毁灭性辐射和漫天飞雪加剧了局面的混乱。
当一名卧底探员(麦浚龙饰演)化身人肉炸弹炸毁Q-IN总裁所在的医院后,莫顿启动了重塑企业形象的洗白计划。
游走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缉毒警员黄志达(刘青云饰)、老谋深算的警探铁文杰(梁家辉饰)、职业“清道夫”程文生(古天乐饰)、莫顿的妻子刘思言(高圆圆饰)以及逃亡在外的长兄麦德士(杜德伟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阻碍着这场转型计划,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虽然麦浚龙在片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本片中文片名即取自该典籍),但《风林火山》本质上仍然是一部经典的黑帮兄弟情仇剧(令人联想到《辣手神探》),戏中不乏《教父2》《盗火线》《机械战警》的影子,还额外添加了动作类电子游戏的元素。
麦浚龙此次与周汶儒(代表作《第八个嫌疑人》)合作编剧,他以重构香港犯罪类型片的姿态,巧妙地沿用了他在前作《僵尸》中标志性的低饱和色调与后启示录工业风格的美学设计。
恰到好处的时代错位感支撑着影片构建起坚实的世界观,而麦浚龙对香港独特的空间视觉张力的把控依然相当精准。
无论是开场莫顿在无数城市隧道之一中的卧床镜头、还是铜锣湾的飘雪奇观,抑或堪称影史上最风格化的葬礼场景,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但动作指导邓瑞华的设计实在是敷衍了事——可能没有脱离导演的哲学化追求,但《风再起时》《树大招风》等兼具思辨深度与动作张力的港片早已证明二者能够完美融合。
《风林火山》让人感觉存在大量的叙事缺失,真实原因可能是原始素材过于丰厚——据传导演剪辑版长达近七小时。
大量情感线索与叙事脉络被删减,意味着观众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来厘清人物关系与他们的行为动机,从而难以完全沉浸在这个异世界般的香港,而全明星阵容的表演也因此沦为陪衬。
总而言之,《风林火山》仍然是一部富有巧思的作品,它更适合做成一部精彩的迷你剧。
书本短评陆泫龙(抛开书本戛纳记者):2🌟枪战版《小时代》,一直在下雪的铜锣湾,暧昧不清的人物关系,集团勾心斗角的继承者们,粉墨登场并完成各自的表演任务。
从一开头的打斗戏开始,1:1的铜锣湾置景便显得虚假,没有真实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明确的主线和关系推进,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三要素”都因素材剪辑的原因而几度沦丧,接连不断的杀戮场面更是没有任何精彩的动作设计,不是莫名其妙地开枪杀人就是毫无逻辑的暴力互搏。
不仅一众演员的念白不如人意,而且古天乐近年来一直在重复相同的角色。
在麦浚龙的世界当中,女性沦为陪衬和男性欲望的视觉材料,处处充溢着导演对权力阶级的意淫和人物塑造毫无特点的理解。
《风林火山》中所营造的男性气质,既非盖·里奇那般英雄主义式的浴血奋战,亦非北野武黑白两道的精神流露,比邱礼涛差了十个郑保瑞。
从标记“想看”到“看过”历时三年的《风林火山》终于食用完毕,给自己三年的等待画上了句号。
像是一部精致的艺术装置,电影堆叠起了豪华的卡司阵容,考究的美术、置景、音乐(这里为坂本龙一加一星),让下雪的香港变成架空“哥谭”,一个个各怀鬼胎,行走在刀尖与欲望边缘的人物出现又离开,和故事整体的调性是相配的,足以见得导演艺术匠心之独运,审美功底之深厚。
但无论怎么贴金,也无法掩盖其叙事的无力和剧情的悬浮,电影有三条主线:在正邪边缘游走的警察、在黑暗之中偷生的杀手、明争暗斗的豪门兄弟,无非就是黑吃黑、官商勾结、帮派对峙、豪门恩怨这些经典港片元素,如果有足够的功力,相信每一条都能释放出足够精彩的戏剧张力,但公映版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看到有血肉的故事,重要角色没有支撑其行动的前因后果,大家都死得如此草率和突然,重要情节之间没有互相衔接的合理性,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和留白。
或许在导演看来,我只需在我亲手塑造的乐园中,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政治隐喻引出即可,其他的,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的电影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我没有讲故事的义务”。
请看完风林火山最后一秒再做评价因为看到一半我也觉得「要用力follow才跟得上」直到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真的全身鸡皮疙瘩感觉自己的灵魂被升华不想暴雷总之比起「故事性」我更喜欢他「对庞大世界的建构」以及「那些微弱但举足轻重的联接」还有它的美术、置景、声音设计和cg以及剧情的故事背景设计都很值得去看拜托大家入场看完还有一段很私人很感性很莫名其妙的:其实这座城市的大雪一刻都没有停过。山火的白色尘埃落定之后,下一秒又要有新的风起。好巧好巧的那一晚,大家躲在温暖的地下室,冰块随着他的脚步在玻璃杯里发出清脆的碰撞。你笑了笑问我,有没有听到命运之轮的转动声。
5.5到6.0尽管麦浚龙个人视觉风格充满了浓烈的黑色犯罪电影,以及平行世界的下雪香港的荒凉,但是这剧情和人物塑造真的不怎么样,如果是这个拍暗黑风格杂志可能很不错,但是这是电影,剧情和人物都不怎么样,诠释了麦浚龙的最好的一句话不是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富二代雄心壮志,结果麦浚龙做到了雄心壮志地玩物丧志。
我的天,我熬夜到三点就看这个。圆圆下次别接这种了,戏份能有五分钟吗
香港电影最后一部抱有幻想的全明星大片风林火山,憋了不知多少年一直难产,一直有不少人吹,终于露了底裤了,跑去戛纳首映结果拉了坨大的,主演里金城武任贤齐跟导演麦浚龙彻底闹翻,口碑烂的没眼看,即便能在国内上映票房可想而知,周星驰现在还在拍少林女足,香港电影真的是被时代车轮埋进了废墟里
对观看是有门槛的,但不难看。1、很多人评价难看是在于现在太多影视剧,都太直给了,恨不得黑白分明、观众不用思考。而且很难得作为一个犯罪片,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画面在“温柔”的内地电影对比下,我都在想是不是太过了?但这才是冷血暴力犯罪片呀,不是之前那种看完一点无感的犯罪片,这才是给成人看的犯罪片!2、但也不能说好看。因为大咖太多了?导致每个人都要有故事线,所以反而不能有主次每个人的东西没充分展开,有点虎头蛇尾,如果是系列电影或者电视剧,相信会更饱满;3、导演的审美还是可以的,很多构图是有美感的。4、在这部片子第一次get到了金城武的颜值!!!
说这是“香港哥谭”太贴切了,一样的衰败都市,一样的罪恶温床,一样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物
完全由矛盾与分裂所构成的世界,所有人都在自虐,所有人都不能如愿(既不能选择活法也不能选择死法),行走在一个又一个精致的秀场里,然后一点一点被撕裂;Juno享受着阶级特权带来的浮华,享受着对世界的掌控,但同时又时刻具备以自毁来毁灭同温层的冲动(甚至亲自出演了引爆医院的卧底,成为了字面意义上的导火索),这种贯穿戏里戏外的“既要又要”,反而造就了影片的所有魅力,就好像世界观本身,中二的架空游戏沙盘里,指设真正的现实,远远没到不说人话的程度,哪怕是在这个支离破碎的版本中
影像可以,末世背景有点意思但用力全在角色刻画,主题也啥没看懂:正邪不绝对?创造禁毒世界?
【风林火山】过于混乱,没什么能让人记住、也没什么值得让人记住的人物或者故事,记不住也没关系,反正编剧会让他无意义的去死,真就只有几个帅老头值得看。
多一星给坂本龙一,这电影纯是富哥们胡闹…一堆大咖属于给剧情屎盆子镶金边
各位 逼王共赏
居然还可以?错怪麦浚龙了
It’s giving山本耀司和rick owens
讲好一个警察和匪徒的故事就好了,现在的导演都怎么了?
麦浚龙的衣橱与室内设计个展,我们天秤最喜欢的不就是做作。
是一部很适合截图的电影……
抛开剧情不说.所有镜头.场景.画面.服装.造型都无懈可击.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10年前拍的.可想而之老麦的审美是多么超前.只能说下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最佳配乐、最佳摄影预定.
麦浚龙塑造的世界里没有纯粹的黑色,全是深浅不一的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灰色地带找到行为逻辑,这让角色立得住,站得稳
富二代的一次任性的自我实现。飘雪的香港却毫无寒意,无机质的工业化都市却杳无人烟,让人费解的执法困境,没有缘由的硬拗末世,这一切都是为了导演实现他的“美学”画面和拍理想中的镜头过瘾。单看这两个小时的内容,毫无疑问是没头没尾不成篇章的,如果是素材太多剪不完那也是导演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呈现出来的还是一个很传统的港产扫毒警匪片故事,不见其有什么主张,叙事上线索众多不代表风格化,调度上导演更是力不从心,开头枪战大手笔但并不紧张刺激,中段依旧是女体剥削+男体酷刑这些三流三板斧做噱头,可见“美学”主张≠审美。麦少的实力仅限于他的音乐MV(还不能听他开口唱),拍电影就算了吧。
看不懂 但演员的脸 是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