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佟虽然迂腐但是还可以接受,但是放走许仙来一句人死不能复生,不让周瑜和沈童杀掉许仙,真的太双标了,那你为啥还给青红报仇呢,人死了就死了嘛,只许老师放火不许学生点灯,更何况江黎明还那么年轻死得那么惨,居然在他的坟面前放走了出卖他的同班同学,我真的接受不了而且这剧的两个编剧是各写各的吗?
周瑜的那条线就很好很真实,佟的线就太不真实了吧,四个女生都爱他,重点是四个女生都很漂亮其中沈童和毕还很有才华,会爱上这么一个又丑又迂腐年纪又大还懦弱的人吗,编剧能考虑现实不 或者选角导演能不能选符合人设的人来演戏,选一个和周瑜一样颜值性格的人来,那就不违和总之,佟家儒这个人反而挺像日本人的,有小礼而无大义,抱着为你好的借口pua你(尤其在江黎明坟面前说如果他或者也不想让周瑜杀许仙,我呸,江黎明活着,就他那股嫉恶如仇的性格,会亲自杀掉汉奸)
从第一集没有过多介绍就 说的过去了,搞了半天,欧阳公瑾是男主?
一张 石膏脸,从第一集尬演到30集,还不死,还特爱装X,装X 第一人!!!!!
枪打不死,炸药炸不死,进了日本人的监狱,结果打了一顿,放出来了,什么节奏!
导演也是不会选角色,怎么选了这角色佟家儒还说的过去,那 欧阳公瑾就是傻x的存在!!!
放假跟着父母看了些剧情,忍不住来吐槽一下,本来是个表面怂内心聪明无比的人设,被他演的像个精分,丰爷按头要把女儿给他当二房的时候我真的裂开了( ̄O ̄;)克死两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最后又和沈童在一起,三观碎一地!!!
这是什么魔幻剧情,再次吐槽一下男主精分+咆哮的演技!
他实在是撑不起这个角色╮( ̄▽ ̄"")╭
抛开杨志刚的演技,先说说这12集的故事情节、剧情推进、人物立设和导演拍摄,确实深有感触,就想来聊一聊,写哪算哪,可能有点乱。
1、最先想说的导演拍摄,这12集里面绝对是绝了,画面的转换绝对是站在了观众的角度的去剪辑点,把一些无关的情节,准确的说是那些可有可无的剧情给删掉了,我相信肯定删掉了很多画面,但我觉得删的非常好。
看似有的剧情不连贯、进展太快、部分画面不衔接,但是这些情节,观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发生,观众完全可以脑补出来,把故事情节推进的更加紧凑,全程无尿点,有种看电影的感觉,非常的过瘾,但这又像是一部长长的电影,想想就得劲。
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该舍的地方舍。
必须要给导演点个赞。
2、再谈谈人物的立设,12集里面,只要不是那种路人甲和路人乙,每个人物都是在或成长或转变或改变,当然最多的是我们看到主角佟家儒的一步一步的变化和改变,不断发生的事件,刺激着佟老师,被逼无奈之下的转变,从一个小人物,如东村敏郎说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到之后变成什么样,目前还没看到,就是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胆小怕事又爱面子的佟老师逐渐变的坚强,这是一各心路历程,非常普遍的一个看法:人只有经历过苦难和艰辛,才是成长最快的。
张青红的结局在看到鬼子搜捕欧阳公瑾时闯入她加时,她的结局仿佛就看到了,他和佟家儒的半路夫妻组合,看着每天打打麻将,无所事事,一个小女人的姿态,但她宁死不受辱的气节,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种气节在一个反差这么强烈的人物体现,更具有震撼力。
还有瞎子尤半仙、车夫关大刀、麻友苏姨、麻友皮叔等等,这样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智慧和胆量,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都有了或大或小的爆发,所以这个剧看起来是比较爽的。
栀子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预感他的结局不会太好,导演可能会为了加快主角的改变而牺牲她,这个牺牲可能是死亡,也可能是变化。
但如果栀子的结局是好的,我会很钦佩编剧和导演,因为如果栀子结局是好的,我想是代表了一类人的希望。
一个逃婚来到大城市的弱女子,没有接受到新社会观念的洗礼,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农村女孩,有着一点小心机,校聪明,从她没有回老家也能感受到她的渴望,正是这一份执着,促使她的行为,看着可能让观众纠结,为她着急,总是瞎添乱,会让主角陷入险地,我也有这种感觉,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是这样想法,赶紧离开才是正确的,但如果站在栀子人物本身的角度是看这个故事,就感觉太合情合理了,栀子总有她自己的智慧和办法去应对各种人,如东村敏郎,如佟家儒,如小囡囡。
欧阳正德这个亲日角色,几进几出,日本没搞株连这一出戏,反而重用他,就排除了这是一部“神剧”,小鬼子没那么蠢。
就像东村敏郎几次放过佟家儒,自负、伪善、狡诈、和一种说不明的情节。
还有像校长、陈老师、阿π老师,钟连长,沈童、董医生等等各种人物,人物出场,除了主角,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但真的刻画的太牛逼了。
3、故事情节和剧情推进,应该说没有可挑剔的了,有条不紊的,而且很紧凑,在必然发生中的事发生误会,在误会中发生冲突,在冲突中埋下伏笔,环环紧扣,一点也不腻歪,这12集很牛逼。
4、主角的演技没话说,不过杨的风格一贯如此,喜欢的就会很喜欢,也看不腻,也有看腻的,但相比以前的角色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不纠结了,处理事情也果断了,这是和以前角色有很大的不同,看过杨的戏的人,都知道,配角基本都是那些,但这次一些熟悉配角出场很快就over,让我很意外,有点国外剧的感觉,挂的很痛快,没有出现那种打不死很能打的情况。
就写到这吧,还有很多要说的,以后补充,非常好的剧
看了七八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主角的演技实在是太差,表演痕迹特别严重,有时候用力过猛了,他还是适合演一些配角比较好。
再说下剧情,剧情有很多漏洞,就比如主角计划杀死仇人的戏,计划在前,那个大表哥的出现在后,但主角被抓了后,理所当然的把一切嫁祸给他这个大表哥,就好像他之前的计划里就有这一环似的,但问题是他计划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大表哥这个人的存在,他怎么计划的?
如果说他是临时真意,因为有了大表哥,才想起来要嫁祸给他,那他之前的计划是什么?
被抓到,然后硬抗吗?
那不是已经死了吗?
而特么的,日本人把他抓进去打了几下竟然给放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日本人不懂的吗?
更何况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你主角有杀人动机,那么精密的机关,肯定是一个知识很高深的人做的,傻子都可以确定是他杀的,还调查个毛线,虽然后来有一句旁白,说那日本特高课的课长,是一个凡事喜欢找出真正证据的家伙,但我也没见他对其他几人用啥找证据的方法啊,不也是刑讯逼供,又打针又挖眼的吗?
怎么到了主角这里,就这么心大了啊?
编剧是纯把观众当傻子啊。
另外,女主太多,全喜欢主角一个人,一个迂腐的,懦弱的中年油腻男,虽说他时不时有点大义,但按现实来说,这太不可能了,而且女的还一个赛一个漂亮,而更恶心的是,剧情基本全靠这几个女的推进,男主全程靠找这几个女人各种帮忙,说句不好听话就跟个软饭男似的,这还不是最恶心的,最恶心的是,用了这些女人后,还想擦擦屁股就走,跟所有人划清界限,动不动就是“请保留我最后的一点师道尊严”,我尼玛,你要师道尊严就别去找那几个女人帮忙啊!!
放假在家跟着老爸看的,看得无语凝噎。
bug一堆,从此又多了一部抗战神剧。
表面上多热血,实际上就是送死+仗着鬼子傻。
欧阳公瑾一少年英雄,死得是真轻巧🤧;丰三江死的那段,小日本有炸弹不早扔,非得等自己被杀掉一波才扔😅;引诱东村调虎离山那里,无语住了,四十几集东村还是“老实”得离谱,是tjr引诱得还不明显吗,屋子里那红色的机关,求你隐蔽一点好不好🙇把tjr过于神化了,没tjr都活不下去了呗,以及为什么非得加上沈童对tjr的爱情,实在不理解……太多了说不过来,更多零零碎碎的槽点无法细说,总之就是一部抗战浮于表面的剧。
噢还有演员的演技,主演总是给我一种一口气没吐出来的感觉,看得真难受,人设可能是低调内敛,但演出来就是一憨批ws样🤢配角们也有点一板一眼的。
说来幸运,我算是个没怎么看过抗日神剧的人。
至于勇敢的心1,76集的长度就能把我劝退了。
但,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感谢电视给了我一个欣赏神剧的机会,我要在这里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感谢杨志刚,顺便祭奠一下我浪费在这部剧上的宝贵时间。
以前看过杨志刚主演的剧,但不多,印象里也就《火蓝刀锋》和《打狗棍》——后者的剧情如今已经被我忘得一干二净,而火蓝刀锋则是我最喜欢的军旅剧之一。
然而这次杨志刚的造型就雷了我一脸。
酷似戴了个假头套,每天身穿大褂,在194X年的上海,在其他人都短衫西装的上海,就差把“我是国文先生”这六个大字写脸上了。
当然,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您念台词的时候能不能稍微有点表情变化?
一个大义凛然的英雄角色,被演绎得像是个投机倒把的怂包。
演员在角色塑造方面有问题,编剧在设计角色方面也很有问题。
佟这个角色,编剧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大义凛然、有民族气节的英雄。
然而却给人一种伪善、迂腐、自以为是的感觉。
在很多情况下,他都更像是个小人,而不是英雄。
还有许多人诟病的三妻四妾,我不理解,为什么所有女性角色都要喜欢这样一个伪善的“君子”。
况且,最后和沈童的结合,难道不违背他一直遵守的所谓“师道”吗?
然后其他角色,像是周瑜、杨逍,都是愚勇。
所有人脑子里好像都只有报仇和跟着主角走这两种想法。
百姓们听风就是雨,一点质疑都没有,就像游戏最简单等级的NPC。
主角光环开到满,反正死是死不了的,你特高课算个啥啊,小鬼子算个啥啊,最后不还是我主角最强?
这剧全员都没有智商,如果观众也不带脑子看,或许能好一点。
你说他不好吧,毕竟人家主旋律拍了多少部了,有那个功底。
你说他好吧,又是个又臭又长的剧,其中大部分镜头都是杨志刚在慢速念台词以及其他配角在等他念完台词。
还是更喜欢他们团队的刘智扬。
形象好,还不老,又能演 。。。。。。。。。。。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看《勇敢的心2》这么久,我才意识到了演员的重要性。
关于男主佟家儒佟老师。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在与男二东村相识后,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智慧与对方周旋。
佟是一个对现实低头对侵略者反抗的人物,可是迫于侵略者已经占领上海的情况下,他明着对东村示弱,暗着却在玩东村的脑壳。
而东村呢,作为警察出身的特高课课长,凡事都讲究证据,他极其优秀极度自负。
表面儒雅随和讲礼貌,可一旦抓住把柄,他就会让对手生不如死。
东村敏郎真是用全身上下诠释了“残忍、虚伪、自负”三个词。
他总想体面地完胜佟老师。
而这一点就被数次利用,让他失去体面尊严,以至于彻底打了败仗。
反观佟是最不需要的就是尊严,他甚至可以跪在东村面前说:“日本万岁!
日本万岁!
”这就是佟赢的原因。
但是在演员的演绎下,他对东村的示弱,低头哈腰谄媚歪嘴笑,一步一个赔笑。
造成了与在讲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形象真的是极度分裂。
看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佟老师怎么这么真的像一个汉奸,然后清醒过来又回反应:啊他是为了生存下去。
反而是东村,他从一开场就是一个温柔至极的形象,嘴角永远都挂着笑容。
可以及其有耐心的管佟家儒叫先生,说我来保护你之类的话。
但他的眼神自始自终都盯着对方,上下打量。
就像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舌,只要对方露出一点破绽,他就会死死抓住。
这其实就足以说明他对佟并不是真情。
我对表演没有什么研究。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你选择演绎一个角色时候,不管是什么戏份,你都要记住你的内在性格。
因为这是一个人物的核心。
当演员从编剧手里接下这个人物的时候,你先是要知道内在性格是什么。
再了解其人物背景、生长环境从而造就人物外在性格是什么样的?
身份是如何的?
如果他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下去不顾一切,长大之后在别人口中是冷漠无情的。
而其实他的内心却是善良向往光明的。
那么,在演员选择塑造时,我想应该就要用细节表情来告诉观众:我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也就使得人物立体起来。
杨老师的表演我觉得有点没有层次感,这个人设我觉得其实很符合那时候的战争生活背景。
可杨志刚老师所塑造的佟家儒,显得反而有点狗贼不是吗?
我看过觉醒年代,里面的教书先生文人骚客哪个不是气质出众,出口成章令人赞叹。
同为教书先生,佟老师给人的印象却并非这样。
日常生活台词就有些许拖拖拉拉,加之语气的诠释,面对着哪个人物,似乎都有了“讨好”的感觉。
若去掉在讲台上那些激情澎湃的台词,是否真的就如同一个小人的角色一般?
然而佟家儒真的是这样吗?
他只是为了活下去,才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我不知道为什么编剧总爱写这样的筹码。
男主身边总是有着一群女人围着转,帮他结尾。
我看的时候就忍不住说一句:主角光环太重了吧。
其中关于和人物栀子这条感情线我觉得略微不严谨。
栀子在帮助了男主的情况下,就自然而然地爱上了他。
而反观编剧在写佟家儒面对栀子的时候,就显得有点渣男。
想要栀子帮忙时候,就找到她。
不想要栀子时候,就说,咱们俩不合适,你赶紧走吧。
我说的没有错吧?
我在认真思考后,觉得编剧是想要塑造得佟家儒高大伟岸的,对吧?
可是通过这样剧情设定,两个人物栀子和佟家儒之间的碰撞,是不是过于无情了呢?
或许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诠释。
说到原本,它其实还是一本大男主的抗日神剧。
只不过在男主身份的选择上,让人觉得不那么“神剧化”了。
————————对了,东村演的真的很好,演员也是很帅。
我还没有看完这部剧。
希望第三部拍的话让邱老师当男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别当小日本了。
这么好的人设鬼子配不上呜呜呜呜。
等我哪天写一下东村敏郎的人物分析。
我太爱了这个人设。
你可以不看勇敢的心2,但你不可以错过邱凯伟扮演的东村敏郎。
💪😘
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佟虽然迂腐但是还可以接受,但是放走许仙来一句人死不能复生,不让周瑜和沈童杀掉许仙,真的太双标了,那你为啥还给青红报仇呢,人死了就死了嘛,只许老师放火不许学生点灯,更何况江黎明还那么年轻死得那么惨,居然在他的坟面前放走了出卖他的同班同学,我真的接受不了而且这剧的两个编剧是各写各的吗?
周瑜的那条线就很好很真实,佟的线就太不真实了吧,四个女生都爱他,重点是四个女生都很漂亮其中沈童和毕还很有才华,会爱上这么一个又丑又迂腐年纪又大还懦弱的人吗,编剧能考虑现实不 或者选角导演能不能选符合人设的人来演戏,选一个和周瑜一样颜值性格的人来,那就不违和总之,佟家儒这个人反而挺像日本人的,有小礼而无大义,抱着为你好的借口pua你(尤其在江黎明坟面前说如果他或者也不想让周瑜杀许仙,我呸,江黎明活着,就他那股嫉恶如仇的性格,会亲自杀掉汉奸)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Cannes2023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3.5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北影节英嘉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